Advertisements
為何有些孩子耳朵有「小孔」?不是老人說的有福氣 醫生一般「不會主動講」爸媽要心裡有數
網友西西媽說到:「我兒子6歲2個月,第一次複發時,耳朵腫了好大,小孔處還流了不少膿液,吃了6天的消炎藥才消下去。隨後醫生建議手術,想到孩子還小,又不忍心手術,最後醫生讓平時好好護理,保持耳朵處乾燥、別去擠壓,希望不要再複發了……
網友妮妮說:「上高中時,耳朵上面的小孔處有個小黑點,同桌好奇的擠了一下,結果擠出半個指甲大的膿液,後來就發炎了,還去醫院輸水一個星期才好……
網友李大媽說道:「我30多歲時,覺得耳朵上面的小孔癢癢的,又很脹痛,就用手按住揉了揉,結果出來一些臭臭的分泌物,後來感染了,又腫又痛,最後去醫院手術切除了……
妹妹家的小侄兒,出生時耳朵上也有一個小孔,在做檢查時,就針對這個小孔,問了兒科醫生。
Advertisements
圖片來源:搜狐
「這個小孔,在醫學上叫先天性耳前瘺管,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外耳畸形,不過不用擔心,一般而言,對日後的聽力是沒有任何影響。」兒保科醫生回答道。
兒科醫生補充道:雖然看起來就是一個「小孔」,但隱藏在皮膚下的卻是彎彎曲曲的「管道」。根據小孔的位置不同,被稱為「耳前瘺管」或「耳後瘺管」,而這個小孔就被稱為「瘺口」。
Advertisements
後來,文文爸也查閱了相關資料,發現耳前瘺管的發生,大多與遺傳有關。如果父母中一方耳朵上有「小孔」,那麼,孩子出生後,耳朵上也會有。
大多數耳朵有「小孔」的孩子,一般多無自覺癥狀,唯有輕輕按壓時,會有小許微臭、乳白色的黏液溢出,會感覺到瘙癢、不適或出現紅腫、疼痛的癥狀。
圖片來源:搜狐
Advertisements
對於耳朵上有小孔的低齡孩子來說,父母可千萬不要像琳琳媽一樣,好奇的去擠壓,否則就容易發生感染。究其原因,是手上有大量的細菌,在擠的過程中,會增加感染的概率;再者耳朵管道是暢通的,在受到外力擠壓時,容易發生耳朵梗阻,導致分泌物無法排出,也會增加感染的概率。
一般而言,對於沒有任何症狀的耳前瘺管,是無需處理的;若發現小孔處有些許分泌物,不要用手擠,可用酒精棒輕輕擦拭。
同時,在日常生活中,要保持耳部小孔處乾燥,盡量不碰水、不用手擠壓。同時在飲食上保持清淡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,以防上火。
倘若護理不當,導致小孔發炎、出現感染時,切不要自行挑破膿腫,應及時到醫院,讓專業的醫生進行處理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有一部分耳前瘺管的孩子,平時一般無自覺不適,倘若發生一次感染後,就可能會反覆發作哦!
因此,面對孩子耳朵上的小孔,家長一定要正確護理,以免出現感染。
文章參考:搜狐